清明期间,湖北省武汉市各级关工委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抗战精神”第40届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家国情怀,凝聚起积极向上、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陵园扫墓祭英烈
充分挖掘和用好红色资源,依托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就地就近进行“红色打卡”,开展参观祭扫、“寻访英烈足迹”、志愿清扫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笃定的信念、爱国的情怀、勇敢的牺牲精神,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纷纷表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要铭记历史,发奋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硚口区关工委组织红旗村小学师生在辛亥首义烈士陵园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青山区关工委组织中小学师生前往施洋烈士陵园敬献自制勋章;蔡甸区关工委在索河中心小学在朱立文烈士墓前齐诵革命诗歌。
红色宣讲传薪火
发挥“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和红领巾讲解员两支队伍的作用,通过讲述革命历史和英模事迹,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市关工委“跟党走”五老报告团成员张晓兵在向警予烈士雕像前讲述实景微党课;武昌区关工委组织红巷爷爷志愿服务队队长邓广东带领青少年参观五大会址,详述革命历程;汉阳区关工委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带领本校师生参观夏明翰红色教育基地,军休干部王进国现场讲述核试验经历;黄陂区“木兰红枫”宣讲团将红色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革命遗址为青少年讲述木兰烽火历史。
主题活动抒情怀
将清明祭英烈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的主题班会、主题队会、主题升旗仪式等,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清明节主题教育,使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基因扎根学生心底。
江岸区制定部署“中华英烈凭吊周”活动方案;洪山区在武珞路实验小学组织千余名师生通过“红色经典诵读”“入队誓词重温”“红领巾倡议”等特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新洲区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园内,青少年通过史料碑墙感悟革命精神,立下“做新时代栋梁”的青春誓言;江汉大学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趣清明,雅韵游园”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慎终追远中筑牢信仰根基。
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由武汉市关工委牵头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40届。40年来,武汉市关工委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青少年开展缅怀纪念和网上祭奠活动,依托“五老”报告团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已成为武汉市关工委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品牌,也是武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参与人数达近千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