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省关工委2024年调研情况看,全省各地关工委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热情较高,广大“五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线下努力工作、线上积极探索,全省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形势良好,取得一些新进展。
一、突出政治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
全省各级关工组织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结合起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鸡西市关工委开办了2024年“关工大讲堂”,主要内容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论述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直播平台同时播出,录制视频下发到基层关工组织。大庆市关工委通过公众号开办学习园地,抓住党中央号召“工业学大庆”60周年契机,坚持以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线,在全市关工组织和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大庆·为祖国加油”教育实践活动,聘邀“跑者频道”等大庆十佳自媒体人和公众号助力关工宣传,实现网上关工宣传效果最大化。黑河市关工委将“网晒”与“网赛”结合,近三年在市县两级网站晒文章1962篇、图片1882幅、视频128个,全市每年有7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征文、演讲比赛都在网上进行。桦南县关工委充分利用工作群、信息群、桦南县政府网站关工网页等平台,开展习近平重要论述及党史学习培训,交流做法,推送信息,组织开展网上诗词展播。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组织革新、曲线、通达、荣市、燎原等街道关工委开展线上党史学习活动,聘请老教师线上为青少年讲述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故事,通过微信工作群开展文艺演出和书法绘画活动,组织“五老”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群学习“伟大历程 百年百图”等系列内容。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建华区、碾子山区等关工委以“线上云游+线下学习”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8所学校、近5000名中小学生依托全国、全省和市级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络地图等线上教育基地,通过打卡点赞、推动转发、网络宣传、微视频等方式,积极引导青少年在线上“云游”红色基地。
二、网站(网页)和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使用有新进展
目前,全省大部分市(地)系统、县(区)建立了网站(网页),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有些还开通了微博、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关工系统共开通网站(网页)61个,开通微信公众号70个。大兴安岭、黑河、牡丹江关工委网站(网页)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齐齐哈尔、双鸭山关工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省直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建设较好。在网站(网页)使用及内容更新上,牡丹江、佳木斯、黑河关工委网站版面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充实,更新及时。在微信公众号使用及内容更新上,齐齐哈尔、伊春、省直关工委利用率较高,更新及时。
三、“三员”队伍建设、网络宣传有新成效
全省各级关工组织不断壮大网络宣传联络员、“五老”线上宣讲员、红领巾线上讲解员“三员”队伍。各市(地)、系统关工委均指定了专职网络宣传联络员。省关工委组建了网络通信联络员工作群。近一年来,各地“三员”队伍建设成果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网络宣传联络员182人、“五老”线上宣讲员2697人,红领巾线上讲解员4286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伊春市关工委“三员”队伍建设发展势头较快。各市(地)、系统网络通讯员队伍活跃,积极向省关工委网站投稿,稿件质量较高,数量较多。
四、积极探索网上关工,活动丰富多彩
全省各级关工委通过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相融合,不断完善网站功能、提升线上体验、扩大关工委影响力。哈尔滨市道里区关工委组建了10个“‘五老’携手党刊记者宣讲小组”,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宣讲活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教育系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常规课展示活动。牡丹江市东安区七星街道光华社区关工委采取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为辖区青少年举办线上国学分享会活动。佳木斯市郊区关工委开办了家长网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线上服务。大庆市红岗区关工委联合检察院、妇联等部门构建关爱网络,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等活动。鸡西市关工委线上线下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网络宣传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网上关工委建设工作方案》。宝清县关工委组织网上宣讲员录制宣讲视频开展宣讲活动。伊春市伊美区关工委举办“AI视野,创造未来”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勃利县关工委组织多所中学开展“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黑河市关工委开展了线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组织线上游基地活动。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120余名具有“融本领”的宣传员队伍,实现了网络宣传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关工委利用QQ群、微信群线上举办关工小组长和专职关工人员培训班和政治理论学习,关工委“五老”走进农场电视局线上录音宣讲室,宣讲“党史”“国史”“场史”和“五老”的亲身经历;北大荒集团红五月农场关工委在抖音平台开设了线上“五老工作室”,及时把关工委的工作和“五老”的活动传播出去。
五、利用网络平台,助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各地关工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助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格局,加强家校社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一是注重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各地教育(教体局)关工委主动作为,大力开展各项线上学习宣传活动。汤原县教育关工委号召全县各中小学在寒暑假期间,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利用家校平台、《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提示家长及学生加强对当季传染病的预防,做好防控。二是注重发挥家庭主体作用。大庆市关工委携手市检察院、市妇联,建立覆盖市县(区)两级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力量,吸纳培训指导师659名,“五老”志愿者240名,开办“阚阚而谈”家庭教育抖音直播,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专题讲座、制发监护督促令、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使300余个家庭获得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大庆市翔宇未来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实施“全校父母进课堂”的家教提升工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制定了不同的课程,实施“线上微课”和“线下论坛”的双线并行模式,邀请全校家长参与其中。鹤岗市探索“互联网+区域家庭教育指导的双线联盟”新途径,搭建互相学习教育借鉴平台,与哈尔滨市等多地联手举办线上视频直播课,共有几十名教师出课,通过平台向广大家长开展了线上家庭教育讲座。三是注重发挥社会作用。各级关工委不断加强与学校、家庭的对接,动员“五老”和社会力量有效支持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绥化市教育部门与七台河、大庆、鸡西等地市教育局跨市联动组成“互联网+区域家庭教育联盟”,联合邀请几十名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线上宣讲活动近50期,累计观看上百万人次。孙吴县关工组织搭建城乡联动新平台,协同通讯企业免费为留守儿童办理手机卡,不少村屯还设立了留守儿童视频聊天室,留守儿童每周都可以同外地的父母面对面交流。讷河市家庭教育指导站通过“巡讲龙江家庭教育大讲堂”与妇联、教育等部门开展线上线下“亲子共读”“国际家庭日”“清明节缅怀先烈”“庆祝五四青年节”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绥化市北林区关工委组织各学校及社会机构开设体验式父母赋能课132节,近万名家长受益;创新录制线上家庭教育微课212节,转发量达百万次,6万多名家长收看。另外,部分关工组织还尝试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教育机构数据库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
六、依托网络优势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深入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法治环境。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联合地区教育局主办“开学普法第一课”等系列线上公益讲座,1万余名青少年及家长收听收看。建立校园欺凌线索举报邮箱和举报电话,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大庆市司法局关工委联合大庆日报、律师协会,连续两年在《大庆晚报》“掌尚大庆”APP开办“法进我家—青少年”普法专栏,围绕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保护、依法维权、预防犯罪等内容开展法条解读。加强网络监管与保护。逊克县12名“五老”告诫未成年人上网有度,区分良莠,劝阻他们慎入游戏厅的同时,陪同网瘾青少年324人到图书馆上网,看红色视频。富锦市、林甸县、桦川县、哈尔滨市道外区、北大荒九三分公司等关工委联合当地派出所、司法所深入学校开展网络安全防护、打击网络谣言等宣讲活动,并鼓励引导青少年到社区网络活动室、学校电子阅览室等上网场所浏览互联网。
七、搭建关爱暖心平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建立关爱对象数据库。嫩江市对1748名困境儿童全部建立电子档案,动员1323名“五老”参与结对包扶。一年募集捐款64.24万元,其中网络募集30.87万元,资助了226名特困学生。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绥化市各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美篇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科普,推送心理健康微课或图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常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嫩江市教育关工委召开多个层面座谈会,发放并回收4012份网络调查问卷,通过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接待来访青少年心理咨询300余人次,线上辅导2000余人;录制心理微课150多节,网上举办心理讲堂讲座30余次,听众10万余人次。绥化市北林区由承办检察官牵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公安机关承办人共同参与家庭心理教育指导工作,录制《家庭教育促进法》微课,组织普法直播20场次。开展网上育人创业培训。拜泉县关工委聘请30名农业技术专家,利用抖音、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为5000多名青年农民提供线上培训服务,线上为青年农民进行技术咨询答疑3800多次。逊克县充分发挥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发挥俄罗斯民族村俄族网红“五老”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多渠道增加农村青年收入。关工委通过微视频讲授电商知识43次,带动全县青年农民发展电商1000多家。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北三家子村老支书创立西瓜协会,组织电子商务培训。全村已成“网红村”,281名青年农民去年销售西瓜150万公斤,其中粉丝过万的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