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调研嘉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肯定了市关工委打造新闻媒体关工委,培育“红船小记者”队伍,开展“红船少年说”等活动,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新闻宣传工作协同发展,关工委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工作经验。具体做法为:
联手“融媒体” 助力“大关工”
近年来,嘉兴市关工委联手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全省首家新闻媒体关工委,共同培育“红船小记者”队伍,开展“红船少年说”实践活动,实施“嘉禾绿荫行动”,青少年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关工委影响力日益扩大,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关工”氛围日渐浓厚。
一、红船小记者 打通青少年服务最后一厘米
2021年5月,嘉报集团关工委(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关工委前身)成立,嘉兴市关工委、嘉报集团关工委联手培育红船小记者队伍。同年12月,成立红船小记者学院,挂牌10家单位为红船小记者学院首批活动中心。与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合作,成立科学、共富、嘉警等行业小记者团。宣传红色文化,全市5万多名小记者,从校园到纪念馆,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采访革命前辈、红船精神研究专家等。2022年,参与首届全国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启动仪式,现场采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之孙王明华等“五老”。连接青少年与社会,开展一年一度“小记者跑两会”,与两会代表、委员一起听工作报告、聊两会议案,呈现青少年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会场上独特的风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小记者姚昱希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采访各地名家,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采。
二、红船少年说 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新载体
2018年,市关工委与市委宣传部、嘉报集团等部门单位联合发起“红船驶进我的梦”大中小学生主题征文活动,拉开“红船少年说”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随后每年根据形势发展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依托嘉兴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如,结合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筹划“红船精神伴我成长”主题活动。激活市委宣传部等9家单位多元力量,红船小记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主题寻访、研学实践、职业体验和志愿服务,用文字、图画、摄影、视频等方式,以新时代青少年独有的人文情怀,抒写红船精神在嘉兴的实践。如今,“红船少年说”已成为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与关键媒体窗口,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红色基因、参与意识,构建起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嘉兴样本”。每年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均超过10万人。
三、“嘉禾绿荫” 留下青少年心中最温暖记忆
2008年,嘉兴、丽水市关工委携手嘉兴市新闻媒体中心《南湖晚报》,启动“嘉禾绿荫行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征集爱心人士,为丽水龙泉山区生活困难的大学新生资助全程四年的大学学费。2017年“嘉禾绿荫行动”延伸到松阳,2021年扩大到景宁,2024年,走出浙江到四川屏山开展“东西部结对助学”活动。在近20年的坚持中,爱心人士从“五老”延伸至教师、企业职工等社会各界人士,累计结对丽水优秀困难学子447名,资助金额超过1000万元,成为嘉兴、丽水两地践行“八八战略”山海协作的生动实践。该行动相继获得浙江新闻奖社会活动奖、丽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第四届长三角年度公益项目等荣誉。
四、互联共促 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浓厚氛围
以市新闻传媒中心关工委为纽带,让新媒体平台成为讲好关工故事、“五老”故事的喉舌。每年在《南湖晚报》纸媒刊登近20个版面,在《读嘉》客户端刊发信息近200篇。全方位宣传报道,扩大了关工委“朋友圈”,为助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开展“红船领航·五老家风育禾苗”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吸引红船小记者采写“五老”家风故事,在媒体“五老家风育禾苗”专栏刊登100余篇。与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市县联动开展“我心中的警察叔叔”主题探营活动,收到小记者作品2000余件。联合司法、教育等部门共同举办首届“红船少年说法治 法护雏鹰共成长”主题系列活动,吸引近万名学生参与,活动宣传稿点击量超过7.5万。